最近,一首《感觉身体被掏空》的“神曲”在网上走红,专辑封面用的是“葛优躺”造型,演唱者用幽默调侃的口吻,描叙了一个年轻“加班族”的痛苦生活:“感觉身体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我才不累,不累。十八天没有卸妆,月抛带了两年半。作息紊乱,我却越来越胖······”
看起来,一句“身体被掏空”戳中了社会痛点,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9月2日的《人民日报》也追问“谁掏空了你的身体”?文章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再怎么追求事业,都不能赔掉健康。没有健康,一切泡汤······
在这里,“感觉身体被掏空”有没有戳中很多医者们的泪点?相信这个共鸣的群体里,医生一定会是其中一个。
一份沉甸甸的医生健康调查报告
“感觉身体被掏空”是一种健康透支的信号,你只有可怜巴巴的一点油,但却被野蛮地交出更多的功课,造成的结果必然是身体这部“发动机”受损。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我的意思是,你必将付出失去健康的代价。
最近一份医生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被媒体发布,调研显示,其中仅3成医生自认身体状况较好,而70%医生选择身体状况“很差”或“较差”或“一般”.在睡眠、锻炼、休息时间等方面,医者们都交出了低分数。报告的结论是,医生总是忙于治病救人,担负着保障居民健康的责任。虽然医生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但是在高强度、高负荷、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也需要有人关心他们的健康状况。
毫无疑问,相比普通人群,医生有更高的健康素养,掌握了更多的健康知识及理念,具备更多呵护健康的技能包。但从这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看,医生们并没有把健康素养转化为身体的健康。而究竟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在媒体新闻上,你会看到很多医生轻伤不下火线的报道。医生边打点滴边接诊、打着石膏坐门诊,甚至是上手术台、甚至还有医生在岗位上猝死的极端案例。
出现这种现象,有外部原因,社会热衷于给坚持带病的医生点赞,这其中也包括很大一部分医疗管理者,导致了这种轻伤不下火线的集体怪现象。当然也不排除极少部分医生对之掉以轻心,错误的以为,在疾病面前,自己就有不一样的抵抗力。当然,绝大多数医生都爱惜自己的身体。最现实的一个原因更在于,他们毫无选择。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值班(或门诊/管理病房)已经安排好了,没有人能够替自己”成为带病上班最主要的原因。一位医院负责人曾经透露,专家坐诊安排,通常提前一个月就已经制定好了,如果专家突然生病,取消某一天的专家门诊,就会让慕名远道而来的病人白跑一趟。
总结起来,就是医生必须得无条件让病人满意,让管理者们满意,甚至为这种满意度的提升,你得 “带病上班”,哪怕得因此付出健康的代价。
造成的结果必然是,我们的就医者满意度已经超英赶美,但与此同时,医生们却身心透支,健康亮起红灯,苦不堪言。国外的医生基本纯粹是脑力活,但在中国,活生生地把它变成一门体力活,你得憋尿、憋病、对付体力和精神的透支,因为很多时候,没人会理解你,意味着救援无门。
因为很多时候,除了坚忍,你似乎别无选择。医生们都是时间和事情上的“穷人”,家家有难念的经,身为医生,谁没有体验过这一种找不到人顶班的痛楚?
究竟是什么在掏空医生的身体?
媒体经常批评中国医生们看病三分钟, 但病人往往需要排队数小时,甚至是一整天。他们显然忽略了一件事情,当就医者在无聊地排队等候,甚至充满怨气的时候,医生们可没有闲着。他们很可能处于一种精神紧绷,嘴巴、耳朵、手脚并用,一刻不停歇的状态,每一个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给自己及病人带来麻烦,你哪里敢懈怠和走神,麻痹大意?
不客气地说,这种“看病三分钟”是管理之祸,医改之过。
首先是医疗资源的均衡性严重失衡。有人闲得发慌,有人累得要死。腾讯一项就医调查结果显示,大医院更受欢迎,愿意就近就医的用户仅为10%.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民营医院和基层医院不是看病的首选,人们看病喜欢一窝蜂涌向公立三甲大医院。所以才造成了这一级的医疗机构经常呈现军事用词,请慎用,看病像春运,医务人员苦不堪言,成为身体被掏空的“最佳代言人”.
因为中国医疗体系是以药养医的体制,所以能够开出更多检查、药物的科室往往人人向往,臃肿不堪。同时这也将意味着某些缺乏这种特征的科室受到管理者的冷落,长期以往,必然造成了供给的失衡。再加上医疗**猛于虎的雪上加霜。导致儿科、急诊科、病理科、全科医生等类别医生的短缺。短缺造成的恶果,必然是一个医生必须承担两个甚至多个医生的工作,不透支才是咄咄怪事。
儿科医生成为一个最典型的代表,前几年医生一天看百号患儿还成为新闻,现在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但病人越来越多,不代表医生越来越强壮有力量,发展的结果必然是透支,健康亮红灯。近年来,因为儿科医生生病造成整个医院停诊的新闻多次出现,都在警示这种失衡导致的透支之祸。
提倡长线的贡献,不赞成功利的牺牲
健康首先是家庭的,才是别人的,一个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健康的医生,能不能有能力很好地呵护别人的健康?这是值得存疑的。
1
从理性地角度来分析,那一种盲目鼓励医生无条件牺牲,冒险带病上手术台,视健康透支的红灯若空气的思维是愚昧短视功利的。医生们带病去服务病人,不但对自己没有好处,对病人也一样。一个虚弱不堪的医生拿手术刀的时候,其实已经增加了病人手术的风险。一个感染疾病的医生在输液给人看病的时候,也有可能会把致病的病菌传播给他人。在德国,医生带病上班被看成酒驾,管理者会因此被开出巨额罚单的。
所以,我们应该提倡长线的贡献,不赞成功利的牺牲,尤其对医生这种职业而言。想方设法提高你的工作年限,你可以拯救更多人的健康乃至是生命,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健康这个大前提。
不要轻易让自己的身体被掏空,或许这是一个好医生的必选项。因为我们只有自己做到,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做到。就好像一个只有自己不去吸烟的人,才有更多的底气和资质劝别人去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