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从石家庄市卫生监督局了解到,自10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雷霆”行动以来,石市共查处各类违法行医案件385起,罚款165350元,取缔无证行医“黑诊所”234家,受理投诉举报案件78起,均第一时间予以查处并反馈。截至目前,与**机关联合执法检查82次,向**部门移送非法行医案件17起。
“雷霆”行动期间,石家庄市卫生行政部门出动督导检查组,采取明查暗访、突击检查等方式,对各县(市)区行动开展情况和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履职情况进行了督导和稽查,并向当地**和卫生行政部门通报了检查结果,针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下达“督办件”一追到底,确保“雷霆”专项行动取得实效。查处无证行医是“雷霆”行动的重中之重,在前期石家庄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督导抽查中,在全市23个县(市)区重点区域抽查120家诊所,查出“黑诊所”21家,比例达17%,说明打击无证行医仍然任重道远。
据悉,根据前期取缔“黑诊所”的情况分析,城乡结合部、农村县城仍是“黑诊所”的重要聚集地。在城市周边特别是城中村、工业区和集贸市场周边等地区,有人因经济困难、健康意识不强等原因,身患小疾病大多会选择到附近条件简陋、廉价的黑诊所就诊,这就给无证行医的“黑诊所”提供了市场。其中,无证的牙科诊所在“黑诊所”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另外,个别乡村医生私设诊所“捞外快”,也成为“黑诊所”又一来源。
下一阶段,石市将发挥乡村两级卫生监督协管人员的作用,对非法行医逐乡逐村逐街道开展排查,加大对以往查处的黑诊所“回头看”力度,特别是对不提供真实姓名的游医,建立影像黑名单,为移送案件奠定基础。同时,以早打、快打和“错时执法”为原则取缔“黑诊所”.在无证行医者还未在当地站稳脚跟时就进行彻底查处。并利用早晚和节假日错时监督的方法,深入农村和生活小区进行突击行动;积极研究探索打击非法行医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医疗记分管理、医疗机构统一门头和信息公示等监管机制,加强制度监管和防范。此外,要挤掉“黑诊所”生存空间,按照规划在“黑诊所”多发区域布设正规的医疗机构,方便群众就医。根据个别乡村医生私设家庭诊所的现象,县卫计委门将牵头组织新农合中心、卫生监督所,采取教育引导、农合报销管理、行政处罚一起上的综合措施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十大违法行医典型案例
药房内的“坐堂医”
10月27日,井陉县卫生执法人员在对苍岩山镇景庄大药房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该药房设置血压计、听诊器等诊疗器械,药店里屋内有使用过的一次性输液器,墙上挂有两只未处理的输液瓶,高某正在为一位村民测量血压。经进一步调查证实高某未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在药店坐堂行医,执法人员当场查封该药店,并对其无证行医行为立案查处。
隐藏于民宅的“黑诊所”
11月6日,长安区卫生执法人员接群众举报,称南村镇南杨庄村有一家无任何标识的“黑诊所”隐藏在民宅中,执法人员联合当地南阳派出所干警对其进行查处。现场发现有血压计、听诊器等医疗器械和药品,但无病人就诊。当事人孙某矢口否认开展诊疗活动,称查出的药品器械均为自用。执法人员和**人员仔细勘察后发现27张孙某开具的处方,及大量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最终交待了无证行医达半年的违法事实,执法人员依法对其予以取缔。
打着中医**招牌的“黑诊所”
11月13日,新华区卫生执法人员对辖区中医**诊所进行了集中排查,发现一家悬挂有“中医**”字样门店。现场检查发现,该店墙壁上悬挂人体穴位图,且有膝关节病、腰间盘突出、肠胃调理、脑血栓后遗症等治疗收费标准,属于中医**诊疗范围;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两名穿着白衣的执业人员未取得执业医师证,无卫生局颁发的**师证书。执法人员责令其立即停止中医**诊疗活动,依法予以取缔。
暗藏在小区里的口腔“黑诊所”
11月18日,高新区卫生监督所与当地**部门联合,取缔了一家位于天山大街赵村小区居民住宅区内的“黑诊所”.执法人员发现当事人谭某的口腔诊所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在从事口腔诊疗活动,谭某无医师执业***书。现场设置一台牙科治疗床,窗台上摆放有数十个牙模。在放置诊疗器械的托盘内发现重复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及一次性口腔器械包,经询问是用来为患者冲洗和检查牙齿的。诊所内无任何医疗器械的消毒设施,医疗废弃物随意丢弃在墙角无任何标识的纸箱里,未做分类。执法人员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并对经营场所予以查封。
卫生与**联合查处山村游医
11月23日,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平山县卫生执法人员与110干警对平山镇东岗上村一外地游医进行了突击检查。检查发现,操外地口音的麻某租用民房给村民看病,无《执业医师证》,擅自开展中医诊疗活动,消瘦中药。执法人员当场依法予以取缔,并没收全部中药。
家中私设B超的“黑诊所”
10月25日,赵县卫生执法人员在东杨村耿某家中检查发现,耿某本人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但在家中开设诊所,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其家中私设B超,为他人开展医学影像检查及妇科检查。执法人员没收B超设备,依法予以取缔。
假借义诊名义兜售医疗器械
10月9日,新华区卫生监督所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对位于联强小区内的新华康基医疗器械经营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该单位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诊疗活动,医疗废弃物未按照类别放置于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4名执业人员无医师执业证。执法人员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并处以罚款5000元行政处罚。
无证行医行政处罚两次移送**机关
10月22日,长安区卫生执法人员在对谈固新村检查时发现一家“黑诊所”,经核实,该诊所开办者因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两次受到行政处罚。根具有关规定,监督员于2013年10月25日向长安区**机关移送此案,2013年10月30日石家庄市**局长安分局立案。
设在家中屡打屡开的“黑诊所”
2010年12月,井陉县张某某诊所因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受到罚款贰仟贰佰元的行政处罚。2013年10月24日,井陉县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对该诊所进行回访时,发现张某某在住处设置诊断室、观察室、药房,药房内设置药架,内有大量药品,现场查出处方119张,处方开具者均为张某某,当事人现场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医师执业证书》。执法人员依法没收了部分药品,将剩余药品查封于药房及药柜内,并公告取缔。井陉县卫生局给予当事人张某某没收药品,罚款捌仟元整的行政处罚。2013年11月20日,当执法人员到张某某处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时,发现张某某已将查封的药房、药品柜撤除封条,一名患者正在接受输液治疗。目前井陉县卫生局正在与县**局接洽,对张某某无证行医涉嫌犯罪的案件进行移送。
利用互联网虚假宣传
根据群众举报线索,石家庄市卫生监督局执法人员先后四次对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门诊部进行调查。2013年3月26日,该单位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擅自在互联网发布医疗广告;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7月16日,该单位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在互联网及院内发布医疗广告,广告内容涉及医疗技术、治疗效果、保证治愈或隐含保证治愈及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形象作证明的文字、图片等内容。9月13日,该单位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在互联网发布医疗广告。2013年10月21日,该单位涉嫌使用非卫生技术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在网站发布医疗广告。石家庄市卫生监督局依法对其予以行政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并建议对该单位停业整顿,目前案件正在调查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