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内治疗已用于促进卒中后血管再通30余年。Prolyse急性脑梗死血栓栓塞- II试验( PROACT -Ⅱ)的结果显示,动脉内纤维蛋白溶解使临床结果有显著提高。卒中介入治疗III期试验(IMS-III)、SYNTHESIS、血栓切除术治疗卒中的机械取栓和再通研究(MR RESCUE)结果显示,与静脉内注射阿替普酶(t-PA)相比或是作为该种方法的辅助疗法,动脉内治疗均未能增加效益。这三项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IMS-III评估动脉内治疗对于静脉内注射阿替普酶的辅助效益,SYNTHESIS测试动脉内治疗相比于静脉内注射阿替普酶的作用,MR RESCUE试图鉴别最可能受益于动脉内治疗的患者。新治疗方法的重点在于静脉注射阿替普酶与其他药物结合以提高再通率。
动脉内治疗提倡者们指出,比这些研究中用到的设备更新的设备可能达到更快更完全的血管再通和更好的结果。IMS-III试验的事后分析显示,症状发作4小时内治疗的患者可能从动脉内治疗中受益更多。此外,新数据显示,由于支架取栓器的引入,改善了的再灌注率和次数能够促成良好的临床结果。
尽管我们可继续使用动脉内治疗来获得高再灌注率,但是这些成功的影像学结果并不总是转变为好的临床结果。这一差距引发了患者选择动脉内治疗的重要问题。排除不太可能受益于再灌注患者的干扰,好的动脉内治疗结果可能会出现。休斯顿动脉内治疗(H动脉内治疗2)分数是一个基于简单的临床和影像学要素的风险分层量表。要素包括年龄、卒中严重程度、血糖浓度以及CT早期缺血性改变,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结果。宣布动脉内治疗治疗急性卒中失败还为时过早。未来利用新的设备提高病人选择和更快的再灌注的研究将有望获得成功。
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管理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一亚型代表所有卒中的10–15%.降低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在急性脑出血试验2(INTERACT-2)中强化降低血压的结果,并没有显示出用强力疗法降低血压能显著减少死亡和严重残疾。然而,这项试验正好在主要结果上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6),通过强力疗法能显著降低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OR=0.87, 95% CI 0.77–1.00;p=0.04)。
一些脑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在第二个脑叶出血外科治疗试验(STICH-II)中,结果表明,在6个月进行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并没有导致更有利的结果或更低的死亡率。然而,试验的亚分析建议,预后差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9-12)进行早期手术可能有益,而那些预后良好的患者最好采用观察等待。
目光转移到二级预防,两个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中出现了争论性的结果。CHANCE结果表明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比阿司匹林单用更有效,因其在非致残性卒中后的前3个月可降低复发风险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不增加出血风险。然而,皮质下小卒中二级预防试验(SPS3)提供了对比结果:在阿司匹林中加入氯吡格雷的试验平均进行了三四年,结果导致更多的出血和死亡,且没有减少卒中的复发。基于这些结果,没有证据支持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用于长期预防卒中。然而,根据CHANCE试验及对患有症状性颅内狭窄的高危患者进行几个月的联合治疗的结果,表明正在进行的短期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的研究将会建立联合治疗的有效性,适用于短暂性缺血发作之后,轻微卒中后,及其他高危人群中。
相关阅读:
Lancet Neurol:2013神经病学总结之多发性硬化
让我们首先从抗血小板疗法来进行讨论。毫无疑问的是,阿司匹林对于卒中的二级预...[详细]
研究者正在尝试使用一种有力的影像学检查工具,对难以寻觅的癫痫病灶进行定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