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014-02-24 21:55
阅读:2159
来源:爱爱医
作者:欧*基
责任编辑:欧国基
[导读]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比较复杂,为多因素致病。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高黏度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有密切关系。外伤、口服避孕药或过度疲劳等均可为发病的诱因。总之,视网膜静脉阻塞常为多因素致病,既有血管异常也有血液成分的改变或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比较复杂,为多因素致病。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高黏度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有密切关系。外伤、口服避孕药或过度疲劳等均可为发病的诱因。总之,视网膜静脉阻塞常为多因素致病,既有血管异常也有血液成分的改变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因素。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中心视力下降,或某一部分视野缺损,但发病远不如动脉阻塞那样急剧和严重,一般尚可保留部分视力,在中央静脉阻塞后3~4个月,约5~20%的患者可出现虹膜新生血管,并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1.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表现之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分为2种类型:
(1)轻型 又称非缺血型(nonischemic)、高渗透型(hyperpermeable)或部分性(partial)阻塞。自觉症状轻微或全无症状,根据黄斑受损的程度,视力可以正常或轻度减退,视野正常或有轻度改变。眼底检查:早期:视盘正常或边界轻度模糊、水肿。黄斑区正常或有轻度水肿、出血。动脉管径正常,静脉迂曲扩张,沿着视网膜4支静脉有少量或中等量火焰状和点状出血,没有或偶见棉絮状斑,视网膜有轻度水肿。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循环时间正常或稍延长,静脉管壁轻度荧光素渗漏,毛细血管轻度扩张及少量微血管瘤形成。黄斑正常或有轻度点状荧光素渗漏。晚期:经过3~6个月后视网膜出血逐渐吸收,最后完全消失。黄斑区恢复正常或有轻度色素紊乱;少数患者黄斑呈暗红色囊样水肿,荧光血管造影呈花瓣状荧光素渗漏,最后形成囊样瘢痕,可致视力下降。部分患者视盘有睫状视网膜血管侧支形成,形态如瓣状或花圈状,静脉淤滞扩张减轻或完全恢复,但有白鞘伴随。没有或偶有少量无灌注区,没有新生血管形成,视力恢复正常或轻度减退。部分轻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可发生病情恶化,转变为重症缺血型静脉阻塞。
(2)重型 又称缺血型(ischemic)、出血型(hemorrhagic)或完全型(complete)阻塞。①早期 大多数患者有视物模糊、视力明显减退,严重者视力降至手动,合并动脉阻塞者可降至仅有光感。可有浓密中心暗点的视野缺损或周边缩窄。眼底检查可见视盘高度水肿充血,边界模糊并可被出血掩盖。②晚期 一般在发病6~12个月后进入晚期,视盘水肿消退,颜色恢复正常或变淡,其表面或边缘常有睫状视网膜侧支血管形成,呈环状或螺旋状,比较粗大;或有新生血管形成,呈卷丝状或花环状,比较细窄,有的可突入玻璃体内,在眼底漂浮。黄斑水肿消退,有色素紊乱,或花瓣状暗红色斑,提示以往曾有黄斑囊样水肿。严重者视网膜胶质增生,成纤维细胞聚集形成继发性视网膜前膜,或掺杂有色素的瘢痕形成,视力严重受损。动脉管径大多数变细并有白鞘,有的完全闭塞呈银丝状。
2.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表现之 半侧性视网膜静脉阻塞(hemi-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在视网膜血管发育过程中,玻璃体动脉经过胚裂进入视杯,至胚胎3个月时,动脉两侧出现2支静脉进入视神经,正常人在视盘之后的视神经内彼此汇合形成视网膜中央静脉。通常在出生后其中一支消失,留下1支主干。然而某些人可遗留下来,形成2支静脉主干。半侧性阻塞即是其中一支主干在筛板处或视神经内形成阻塞。这一型阻塞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发病率6%~13%。通常1/2视网膜受累。偶可见1/3或2/3视网膜受累。其临床表现、病程和预后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类似。如有大片无灌注区,也可产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表现之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分支静脉阻塞以颞侧支最常受累,占90%~93%,其中又以颞上支阻塞最多见,占62%~72%,鼻侧支阻塞极少,发病率在1.5%~3.0%。黄斑小分支阻塞比主干分支阻塞预后好,因为黄斑小分支引流的范围小且该处毛细血管层厚,产生无灌注区的可能性小,即使产生面积也很小,故引起晚期并发症新生血管的可能性小。与此相反,主干阻塞则并发症较多。
(1)早期 视力减退的状况根据压迫点位于静脉主干或小分支而有不同。阻塞位于主干和黄斑分支者,视力有不同程度减退,不**黄斑的分支阻塞,视力可不受影响,视野有与视网膜受损区域相对应的改变。眼底检查视网膜动脉常变细有硬化改变。
(2)晚期 通常约在发病6个月以后出血逐渐吸收,水肿消退,视盘黄斑区出现星状或不规则形点状硬性渗出或黄斑颞侧有环状渗出,这种渗出吸收较慢。黄斑水肿消退,留下色素紊乱或囊样变性瘢痕。伴行动脉产生继发性硬化,管径变窄有白鞘伴随。偶见小动脉闭塞呈银丝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