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最大的愿望是让穷人都看得起病,开药便宜有效,很少超百元……1月22日凌晨5时30分,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坚持了70年、98岁的“医生奶奶”胡佩兰耗尽了最后一丝心血,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弥留之际她心心念念的依然是病人,只留下一句话: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悲恸】----98岁“医生奶奶”胡佩兰去世
1月22日上午,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诊室门口,一如既往地有很多患者在等胡佩兰医生。
但令大家难过的是,这间诊室再也等不来它的主人。那位坐着轮椅上班,无论刮风下雨都会准时出现的老人,再也不会来了。
当天凌晨5时30分,胡佩兰老人在睡梦中已平静去世。
昨日,她的大儿子胡大一悲恸地说,老人很***要强,90岁高龄后,依然每天准时坚持在工作岗位,日常生活琐事,例如穿衣服等,也都坚持自己来。晚上休息,也坚持不给孩子们添麻烦,都是自己一个人睡。但21日晚上,她破天荒地同意让孩子们陪着一起睡。
22日凌晨5时30分,家人发现胡佩兰老人有异常后,立即做医疗急救措施,但心电图已呈直线。
“欣慰的是,老人走得很平静。”胡大一说,老母亲毕生的愿望就是活到老,干到老,在工作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刻。直到弥留之际,她都没舍得休息一天,并且心心念念的依然是病人。
【感动】---- 弥留之际她还在想着病人
“病人看完了,回家吧。”21日晚上,胡佩兰老人休息前,跟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挂念的依然是她的病人。
胡佩兰老人生前是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退休医生,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迄今学医行医70年。作为一名优秀的妇产科医生,她接生过的新生儿有6万多名,看过的患者更是不计其数。
家人回忆,胡佩兰老人在89岁高龄时,还坚持在临床一线做手术。“没日没夜,拼命工作”是家人对胡佩兰最直观的回忆和印象。
70岁时,胡佩兰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的职位上退休,家人都劝她在家,为此,她还一度和家人“生气”.家人拗不过她,胡佩兰退休后在基层社区服务中心一坚持就是20年,无论刮风下雨,天气再恶劣,每周一到周六上午,总会准时出现在患者面前。
“病人来找你,那是信任你,你得用真心对她们。”老人从来都是为患者着想,开药便宜有效,有的家境贫困的患者付不起医疗费,她还要帮忙垫付,用她的话说:“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
【怀念】---今天上午一起送送老奶奶吧
胡佩兰老人去世后,尽管其家人遵循了老人一贯低调的原则,但此事还是被很多关心她的患者和邻居发觉了。
昨日上午,胡佩兰老人的家中,已摆满了鲜花和花圈,大家用不同的方式悼念这位可敬又可爱的老人。
在胡佩兰生前工作的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的患者坐在诊室门口很久,哽咽失声。
“每天早晨,风雨无阻,老人都会准时去上班。”68岁的刘女士是胡佩兰老人的邻居。还没开口,眼圈已经红了。她说,连着两天早晨没看到老人的身影,她觉得心理空落落的。
“老人奉献了一辈子,真舍不得她离开。”胡佩兰老人不仅将全部心血和时间奉献给了病人,还一直将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全部捐献出来,8年间连续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给孩子们创造学习知识的园地。
“人活着不能对别人没一点用,自己大病看不了,小病还能看一些的。”胡佩兰老人说,自己愿意坐诊,病人喜欢来,她就很开心。而给孩子们捐献书屋,则是她选择另一种奉献的方式……
昨日,有很多市民表示都想送送胡佩兰老人,据悉,今天上午8时30分,在郑州市殡仪馆将举行“胡佩兰老人遗体告别仪式”,我们一起去送老奶奶一程。
记者追忆----与胡奶奶的情缘
去年11月份,有读者给东方今报打***话,说在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位90多岁高龄的好医生,很受患者欢迎。
“90多岁,还在工作第一线?”抱着一份好奇,当年11月14日,我在社区服务中心第一次见到了胡奶奶。
一间普通的小小诊室,却等了很多病人。大家都很安静,依次排队等着医生。他们很多都是从外地远道而来,提起要找的这位医生,大家都很亲热,有的 喊“胡大夫”,有的喊“胡奶奶”,都跟自家人一样熟络。很多患者一家三代都是胡奶奶的“风湿”,71岁的王女士说,她的儿子是胡大夫给接生的,现在孙媳妇 遇到妇科难题,也是来找胡大夫。
胡奶奶当时已是97岁的高龄,满头银发、身材瘦小,聚精会神在给患者看病。她对患者很有细心和耐心,每位患者问得都很详细,写完病历,还用手指点着一行行仔细检查。
从上午8时到下午1时,胡奶奶没有喝一口水,没有歇息一会儿,一口气给20多名患者看完。看到等在一边的我和摄影记者,还歉意地说:“不好意思,让你们等恁长时间。病人都不容易,要给她们看完。”
胡奶奶顾不上自己喝水歇息,还关心我们会累。
第二天,有关老奶奶看病细节的稿件《做个好医生 让穷人看得起病》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关注和感动。胡奶奶因此获得了由东方今报联手阿里巴巴公益共同发起的大型公益活动“天天正能量”人物,获得奖金1000 元。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她时,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钱干啥,帮我把钱捐给需要的人吧。”
前后几次采访见到老奶奶,每一次都感觉她瘦小的身躯里是满满的温暖和正能量。
每次她都是在不停地给患者看病,甚至在家里,也会给患者诊断。
老人记性很好,第二次见她,她很清晰地知道我是东方今报的记者,并且说,采访她也是给她带来了精神食粮,她要用更多的精力去为患者看病,活到老,看到老,老人用她的一生,简单而又有力地诠释了“大医”二字。
医师节本身是好的,希望不要成为形式,更成为医生的一种负担,各地医院为了迎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