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李兆申教授牵头、在全国52所医院的内镜中心开展的国内首个多中心临床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杂志。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人群中,高危溃疡患者比例较高,占所有溃疡出血的43.4%;但高危溃疡患者接受内镜治疗的比例偏低,仅25.2%高危溃疡出血患者接受了内镜下止血治疗,止血成功率为99.1%;接受内镜下治疗患者的再出血率、手术率分别为15.6%和1.8%,高危溃疡出血患者的总死亡率为0.46%。
研究纳入了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全国52所医院就诊、经内镜检查证实有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共1006例成年患者。约1/3患者年龄超过60岁(33.7%),男性占78.7%。从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至内镜诊疗的平均时间为51h。最常见症状为黑便(89.8%),27.6%的患者需输血治疗。437例为高危溃疡(Forrest分级为Ⅰa、Ⅰb、Ⅱa、Ⅱb),其中110例接受了内镜下止血治疗,109例治疗成功。本研究**2例高危溃疡患者死亡,即高危溃疡患者的总死亡率为0.46%。其中1例患者的死因为大量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而另1例患者的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研究者观点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年发病率高达50~150/10万人。在美国,每年因消化性溃疡出血而住院的患者超过30万例。虽然临床诊疗技术飞速发展,但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死亡率却无明显下降,仍维持在5%~14%。导致消化性溃疡出血死亡率相对稳定的原因尚不清楚,人口老龄化、消化性溃疡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为可能因素。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由于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我国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近20%,消化性溃疡出血发生率也居高不下。但我国目前尚无关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内镜表现、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于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高危患者所占比例、高危溃疡再出血率、手术率及死亡率等信息均不清楚。
该研究为国内首次关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我国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消化性溃疡出血诊疗提供国人的临床证据。
研究发现,高危溃疡患者占所有溃疡出血患者的43.3%,比国外多数报告高。但我国高危溃疡患者接受内镜治疗的比例偏低(25.2%),仅4.8%ForrestⅡb级溃疡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止血,而根据国外相关指南,这类易再出血的高危溃疡患者均匀尽早接受内镜治疗。由此可见,我国内镜中心的治疗水平参差不齐,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强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的规范化培训,让更多高危溃疡患者能及时接受内镜治疗,减少再出血率、手术率,提高救治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