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皮肤性病科医学进展 > 皮肤结核的临床诊疗(2)

皮肤结核的临床诊疗(2)

2011-04-06 13:13 阅读:7610 来源:爱爱医 作者:i*m 责任编辑:iam
[导读] 皮肤结核病(tuberculosis cutis)是由结核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其主要损害以皮肤结节及溃疡为主,常同时伴有肺结核、淋巴结核、骨结核或其它器官的结核等。病程缓慢,可迁延数年至数十年。本病属中医“瘰疬”、“虚劳”、“痨瘵”等范畴。

    (二)瘰疬性皮肤结核(scrofuloderma)

    本病亦称为液化性皮肤结核(tuberculosis cutis col1iquativa),约占皮肤结核的10%~15%。多发生于儿童。常由淋巴结核、骨结核或关节结核等病灶直接侵犯皮肤或经淋巴管蔓延至附近皮肤而发病。好发于颈部、腋部、上胸部及腹股沟等处。初起为深在性无痛稍硬可移动的皮下结节,约黄豆至粟粒大小,以后逐渐增大增多,结节相互融合成块,并与皮肤粘连,局部皮肤变红或暗红,中心发生干酪样坏死,进而软化破溃,形成溃疡及瘘管,排出带有干酪样物质的稀脓液。溃疡呈穿凿形,底面不平,肉芽生长缓慢。邻近可陆续发生新的皮下结节,并相互连接或贯通呈带状分布。常一处平复,他处又复破溃,病程迁延,经久不愈。愈后遗留条索状、带状或桥状瘢痕。

   (三)疣状皮肤结核(tuberculosis verrucosa cutis)本病少见,约占皮肤结核患者的4%~5%。成人男性多见。系结核杆菌通过皮肤破损直接感染后引起的增殖性皮肤损害。好发于一侧手背、指背,其次为足、臀、小腿等部,偶见于肛周。初起为黄豆大暗红色小结节,数目较少,基底浸润明显,随后结节逐渐增大,周围绕以红晕,表面粗糙不平,形成疣状或**状隆起的斑块,质地较硬,境界明显,被覆灰白色粘着性鳞屑或痂皮,加压于**状突起之间可有脓液溢出,可查见结核杆菌。损害向周围发展的同时,中央可形成萎缩性瘢痕。附近淋巴结肿大。发于手指者,可因瘢痕挛缩造成关节活动受限或畸形。病程经过缓慢,可数年至数十年不愈,自觉微痒。

 

    (四)硬红斑(erythema induratum)本病已少见。其亦称Bazin病或硬结性皮肤结核(tuberculosis cutis indurativa),多见于青年女性,常与其它内脏结核并发。因其损害中很难查到结核杆菌,且抗结核治疗常无效,故对本病是否为结核尚有争论。皮损好发于小腿屈侧,数目少,常对称分布。初起为豌豆至蚕豆大浸润深在的皮下结节,以后逐渐增大并与皮肤粘连,呈暗红或紫红色,有时数周至3~4月可渐软化破溃,形成不整形较深溃疡,排出淡黄色带有干酪样物质的稀薄脓液,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及色素沉着。亦可自行吸收,可有轻微肿痛,病程慢性,春秋及寒冷季节易复发。

    (五)丘疹坏死性结核疹(tuberculid papulonecrotica)本病已少见。其亦称丘疹坏死性结核(papulonecrotic tuberculosis),为四肢对称发生的丘疹,常伴有中心坏死。多见于青年女性。一般认为系体内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至皮肤,或为结核感染所致的免疫复合物引起的Arthus反应及迟发性过敏反应。病人常伴有肺结核或其他内脏结核,或并发其他皮肤结核。近年来有人根据其血管改变,认为系血管炎的一种类型。皮损好发于四肢伸侧,尤以肘膝关节附近及小腿为多,其次为臀部及躯干,间或见于手指、手背等处。常对称分布,有群集倾向。初起为淡红至鲜红色粟米大丘疹,渐增至高粱粒至豌豆大,颜色亦渐呈褐色或暗红,界限清楚,周围常有一圈狭窄的红晕。数周后,部分丘疹可自行消退,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斑。多数丘疹中心坏死,继而干涸结痂,除去痂后可见中央凹陷的小溃疡,愈后留下萎缩性瘢痕。常常是丘疹、坏死、溃疡疤痕及色素沉着同时并存。多无自觉症状,病程慢性,常成批发生,尤以春秋季为甚。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各型皮肤结核的临床特点,结合组织病理检查,一般不难诊断。各型皮肤结核的鉴别诊断如下:

    (一)盘状红斑狼疮 应与寻常狼疮相鉴别,前者常表现为蝶形红斑,色泽鲜红,表面有粘着性鳞屑及毛囊口扩张,内含角质栓,无狼疮结节。

    (二)疣状扁平苔藓 ,应与疣状皮肤结核相鉴别,前者主要发生于下肢伸侧,皮疹为紫红色丘疹密集成为疣状,表面覆盖着角质鳞屑,无溢脓及瘢痕形成,瘙痒明显,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基底液化,真皮上部有带状淋巴细胞浸润。

    (三)着色芽生菌病,应与疣状皮肤结核相鉴别,前者为深部真菌病之一,好发于下肢及足部,炎症较著,有外伤史,分泌物中可查到棕色厚壁孢子。

    (四)孢子丝菌病应与瘰疬性皮肤结核相鉴别,前者结节或溃疡常沿淋巴管成串排列,脓液培养为孢子丝菌。

    (五)放线菌病应与瘰疬性皮肤结核相鉴别,前者炎性浸润深在,质硬,为大而厚的硬块,破溃后脓液中含有放线菌形成的硫黄色颗粒,真菌培养阳性。

    (六)结节性红斑应与硬红斑相鉴别,前者发病较急,好发于双小腿伸侧,色鲜红,局部疼痛及压痛明显,结节不破溃,常伴关节痛,病程较短暂。

    (七)毛囊性脓疱疮应与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相鉴别,前者脓疱与毛囊一致,无中央坏死,接触传染性大,病程短。

    (八)皮肤变应性血管炎应与丘疹坏死性结核疹鉴别,前者皮肤变应性血管炎损害多形性,有丘疹、水疱、脓疱及瘀点,瘀斑等。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