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86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诊断歌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1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一、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二、脉  诊
1.浮脉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微弱)聂聂(轻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搜便不流通。
2.沉脉  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加石投水,必极其底。 [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椎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痌tōng:同“痛”)。
3.迟脉  迟脉。-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体状诗]  迟来-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駃(駃:kuài。同“快”)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是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4.数脉  数脉。一息六至(脉经)。脉流薄疾(素问)。
[体状诗]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  数比平人多-至,紧来如数似弹绳。数而时止名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形。
[主病诗]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5.虚脉  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脉经)。
[体状相类诗]  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葱。
[主病诗]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仲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6.实脉  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愊愊(愊bì,绷急之状)然(脉经)。
[体状诗]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愊愊强。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姑安康。
[相类诗]  实脉浮沉有力强,紧如弹索转元常。须知牢脉帮筋骨,实大微弦更带长。
[主病诗]  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强气填胸。当关脾热中宫满,尺实腰肠痛不通。
7.滑脉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如珠之应指(脉经)。漉漉如欲脱。
[体状相类诗]  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主病诗]  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颓(颓:颓疝)淋看尺部。
8.涩脉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脉经)。参伍不调(素问)。如轻刀刮竹(脉诀)。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蚕食叶。
[体状诗]  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依稀:仿佛)应指间。
     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  参伍不凋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
     微似秒芒(秒芒:禾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主病诗]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9.洪脉  洪脉,指下极大(脉经)。来盛去衰(素问)。来大去长(通真子)。
[体状诗]  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狐疑。
[相类诗]  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欲知实脉参差处,举按弦长愊愊坚。
[主病诗]  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踌躇。
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10.微脉  微脉,极细而软,按之如欲绝,若有若无(脉经)。细而稍长(戴氏)。
[体状相类诗]  微脉轻微潎潎(潎Pì:同“僻”,漂之意)乎,按之欲绝有如无。微为阳弱细阴弱,细比于微略较粗。
[主病诗]  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
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尺部见之精血弱,恶寒消瘅痛**。
11.紧脉
紧脉,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素问)。如转索无常(仲景)。数如切绳(脉经)。如纫萆(纫萆:纫,连缀。萆bēi音卑,竹制的捕鱼工具)线(丹溪)。
[体状诗]  举如转索切如绳,脉象因之得紧名。总是寒邪来作寇,内为腹痛外身疼。
[相类诗]  见弦、实脉。
[主病诗]  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痫吐冷痰。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
寸紧人迎气口分,当关心腹痛沉沉。尺中有紧为阴冷,定是奔脉与疝疼。
12.缓脉
缓脉,去来小駃于迟(脉经)。一息四至(戴氏)。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张太素)。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杨玄操)。如微风轻飐(飐zhàn:音展,风吹物使颤动)柳梢(滑伯仁)。
[体状诗]  缓脉阿阿(阿阿:通婀,柔美)四至通,柳梢袅袅(袅袅:纤长秀美,摇曳之态)飐轻风。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相类待]  见迟脉。
[主病诗]  缓脉行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神门濡泄或风秘,或是蹒跚足力迂。
13.弦脉
弦脉,端直以长(素问)。如张弓弦(脉经)。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巢氏)。状若筝弦(脉诀)。从中直过,挺然直下(刊误)。
[体状诗]  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
[相类诗]  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左右弹。紧言其力弦言象,牢脉弦长沉伏间。
[主病诗]  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癥瘕察左关。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14.濡脉  濡脉,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脉经)。如水上浮沤。
[体状诗]  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
[相类诗]  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而柔作弱持。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
[主病诗]  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
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疴。
15.细脉  细脉,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脉经)。
[体状诗]  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相类诗]  见微、濡脉。
[主病诗]  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寸细应知呕吐频,人关腹胀胃虚形。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16.促脉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脉经)。如蹶(蹶:倒,颠仆,义同“跌”)之趣(通“趋”,疾走),徐疾不常(黎氏)。
[体状诗]  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迟可生。
[相类诗]  见代脉。
[主病诗]  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五:此指气、血、痰、饮、食)细推之。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
17.结脉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脉经)。
[体状诗]  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
[相类诗]  见代脉。
[主病诗]  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
18.代脉  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仲景)。脉至还入尺,良久方来(吴氏)。
[体状诗]  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
[相类诗]  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不能回方是代,结生代死自殊途。
[主病诗]  代脉原因脏气衰,腹痛泄痢下元亏。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19.弱脉  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脉经)。
[体状诗]  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阳陷入**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
[相类诗]  见濡脉。
[主病诗]  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
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
20.散脉
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脉经)。涣漫不收(崔氏)。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扬花散漫之象(柳氏)。
[体状诗]  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不必医。
[相类诗]  散脉无拘散漫然,濡来浮细水中绵。浮而迟大为虚脉,芤脉中空有两边。
[主病诗]  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七关软散胻胕(hāngfǘ。胻为足胫,胕为足背)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21.长脉  长脉。不小不大。迢迢自若(朱氏)。如循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素问)。
[体状相类诗]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弦脉与长争较起,良工尺度自能量。
[主病诗]  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
22.短脉  短脉,不及本位(脉诀)。应指而回,不能满部(脉经)。
[体状相类诗]  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
[主病诗]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痛。
23.芤脉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脉经)。中空外实,状如慈葱。
[体状诗]  芤形浮大软如葱,按之旁有中央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相类诗]  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失血革血虚。
[主病诗]  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胃肠痈。尺部见之多下血,亦淋红痢漏崩中。
24.革脉  革脉,弦而芤(仲景)。如按鼓皮(丹溪)。
[体状主病诗]  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
[相类诗]  见扎、牢脉。
25.牢脉  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脉经)。
[体状相类诗]  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劳实要详看。
[主病诗]  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疝颓癥瘕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
26.伏脉  伏脉。重按着骨,指下裁(通“才”,仅仅)功(脉经)。脉行筋下(刊误)。
[体状诗]  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阴。
[相类湿]  见沉脉。
[主病诗]  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蓄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
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兀wù:高而上平样。兀兀,此处形容心中难受的样子)。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破腹:此处形容疼痛剧烈)。
27.动脉  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厥:通“掘”。高起之意)动摇。
[体状诗]  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
[相类诗]  见数脉。
[主病诗]  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28.疾脉  疾脉。快于数而疾。呼吸之间脉七至(滑氏)
[体状诗]  疾为急疾,数之至极;七到八至,脉流薄疾。
[主病诗]  疾为阳极。阴气欲竭;脉号离经,虚魂将绝;渐进渐疾,且多殒灭。

左寸居疾,勿戢(戢:收敛)自焚;右寸居疾,金被火乘。左关疾也。肝阴已绝;右关疾也,脾阴消竭。左尺疾今,涸辙(涸辙:出自成语“涸辙之鲋”,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难濡;右尺疾兮,赫曦(赫曦:光明盛大貌)过极。
(脉诊分别取材于《濒湖脉学》、《诊家正眼》)
一、诊色歌
五色辨征,望诊之要。色分常病,浮沉泽夭。微甚清浊,散抟宜晓。一生不变,是为主色。
四季转移,名为客色。病色异常,善恶宜量。含蓄明亮,预后佳良。暗晦暴露,其后不祥。
五色主病,宜细分认。青主寒瘀,又主痛惊。青黑寒痛,青白虚风。青紫瘀阻,青赤肝火。
赤主热汪,虚实宜分。颧红如妆,证属戴阳。面黄浮肿,脾虚湿阻。面目身黄,病属黄疸。
黄如橘子,湿热阳黄。黄如烟熏,寒湿阴黄。白主寒虚,脱血夺气。淡白气虚,晄白阳虚。
白而无华,脱血夺气。黑主肾虚,寒痛饮瘀。面色黧黑,肾阳虚衰。黑而干焦,虚火上熏。
眼眶发黑,肾虚水泛。面色紫黑,瘀血内停。
二、察舌辨证歌
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邪气浅深,察苔可知。
脏腑虚实,舌质可识。舌质淡白。主寒主虚。淡白胖嫩,阳虚寒汪。淡白瘦薄,气血两虚。
红舌主热,尚有区别。舌红苔黄,证属实热。绛色深红,亦主热征。舌绛起刺,温热传营。
舌绛无苔,阴虚火旺。紫舌主病,寒热之分。紫绛干枯,热盛伤津。淡紫湿润,血瘀寒凝。
青舌主病,惟一主寒。寒凝阳郁,痴血凝滞。苍老娇嫩,虚实分明。坚敛苍老。皆属实证。
浮胖娇嫩,均属虚证。胖大瘦薄,容易辨识。胖嫩淡白,脾肾阳虑。胖***红,脾胃湿热。
肿胀色紫,中毒所致。瘦薄色淡,气血两虚。瘦薄色红,阴虚火旺。舌生芒刺,邪盛热炽。
兼焦黄苔,气分热极。绛舌无苔,热入营血。舌面裂纹,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舌边齿痕,脾虚湿盛。光滑无苔,津液枯竭。强硬舌体,活动不灵。热入心包,高热伤津。
肝风夹痰,阻于廉泉。痿软舌体,无力屈伸。痿废不灵,气血俱虚。热灼伤津,阴亏已极。
颤动不定,不能自主。蠕蠕微动,气血俱虚。热极生风,习习煽动。歪邪一侧,风中经络。
吐弄舐舌,心脾积热。小儿惊风,临床可见。短缩舌体,不能伸长。宗凝筋脉,疫浊内阻。
热极生风,病属危险。白苔主表,亦主湿寒。薄白而润,外感风寒。苔白舌红,风温初染。
白滑舌淡,里湿里寒。白而积粉,瘟疫内痈。苍白燥裂,津液暴伤。黄苔主病,属里属热。
淡黄热轻,深黄热重。舌苔焦黄,阳明热结。灰苔主里,有寒有热。苔灰而干,热炽津伤。
苔灰而润,痰饮内停。黑而燥裂,热极津枯。黑而滑润,寒极阳衰。苔质厚薄,主邪浅深。
薄苔主表,邪浅病轻。厚苔入里。湿食痰饮。润燥滑苔,可察津液。润泽正常,津液未伤。
燥舌主病,热盛津伤。舌苔水滑,为湿为寒。腐苔松厚,揩之即去。正将化邪,阳气有余。
腻苔黏腻,刮之不去。痰湿踞中,阳被阴遏。舌苔剥落,气阴两伤。苔薄渐厚,邪盛病进。
苔厚渐薄。正复邪退。骤增骤退。病情暴变。有根无根。胃气存亡。
三、病脉顺逆诀
脉之主病,有宜不宜;阴阳顺逆,吉凶可推。中风之脉,却喜浮迟;坚大急疾,其凶可知。
伤寒热病,脉喜浮洪;沉微涩小,证反必凶。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热甚必难。
阳证见阴,命必危殆;阴江见阳,虽困无害。劳倦伤脾,脉当虚弱;自汗脉躁,死不可却。
疟脉自弦,弦迟多寒;弦数多热,代散则难。泄泻下痢,沉小滑弱;实大浮数,发热则恶。
呕吐反胃,浮滑者昌;沉数细涩,结肠者亡。霍乱之侯,脉代勿讶;舌卷囊缩,厥伏可嗟。
嗽脉多浮,浮濡易治;沉伏而紧,死期将至。喘急抬肩,浮滑是顺;沉涩肢寒,切为逆证。
火热之证,洪数为宜;微弱无神,根本脱离。骨蒸发热,脉数而虚;热而涩小,必殒其躯。
劳极诸虚,浮软微弱;土败双弦,火炎细数。失血诸证,脉必见芤;缓小可喜,数大堪忧。
蓄血在中,牢大却宜;沉涩而微,速愈者稀。三消之脉,数大者生;细微短涩,应手堪惊。
小便淋闭,鼻色必黄;实大可疗,涩小知亡。癫乃重阴,狂乃重阳;浮洪吉象,沉急凶殃。
痫宜浮缓,沉小急实;但弦无胃,必死不失。心腹之病,其类有九;细迟速愈,浮大延久。
疝属肝病,脉必弦急;牢急者生,弱急者死。黄疸湿热,洪数便宜;不妨浮大,微涩难医。
肿胀之脉,浮大洪实;细而沉微,歧黄无术。五脏为积,六腑为聚;实强可生,沉细难愈。
中恶腹胀,紧细乃生;浮大为何?邪气已深。痈疽未溃,洪大脉宜;及其已溃,洪大最忌。
肺痈已成,寸数而实;肺痿之证,数而无力。痈痿色白,脉宜短涩:数大相逢,气损血失。
肠痈实热,清数相宜:沉细无根,其死可期。妇人有子,阴搏阳别;少阴动甚,其胎已结。
滑疾而散,胎必三月;按之不散,五月可别。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四、败脉歌
雀啄连连,止而又作。屋漏水霤,半时一落。弹石沉弦,按之指搏。乍疏乍密,乱如解索。
本息未摇,鱼翔相若。虾游冉冉,忽然一跃。釜沸空浮,绝无根脚。偃刀坚急,循刃责责。
转豆累累,如循薏仁。麻促细乱,其脉失神。败脉十种。自古以闻;急救下药,必须认真。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五、辨证的内容与步骤
辨病位--表或里,脏腑或某一具体部位。
辨病因--感受六淫或内伤七情等具体病因。
辨病性--区分寒、热、虚、实病情及具体的气、血、痰、湿、食、滞、瘀等。
辨病情--辩明具体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标本主次。
辨病饥--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患者的全面情况综合阐释病证机制。
定证名--通过分祈对疾病的位、因、性、情、势等进行高度概括,得出完整规范的证名诊断。
注意,在临床实践中,以上内容和步骤不可机械操作,应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并要把握好以下3点:
1.以主症为中心收集资料和进行辨证。
2.全面分析,力求准确判断病因病性。
3.个别症状,可能是辨证的关键,不可忽略

中医诊断歌诀
1、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口舌生疮咽肿痛。腹痛便溏紧相连)
9、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20、真虚假实: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阴证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语声低。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高热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浮
     阴虚内热颧唇红,盗汗少寐梦遗精。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无苔卧不宁。
     阳虚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虚弱脉,身倦畏寒尿频数,阳痿带稀体无泽。
     失血脱水成之阴,口干喜冷汗多粘。舌红干燥脉虚数,面色潮红畏热烦。
     亡阳病变阳虚脱,手足厥冷汗出多。脉微欲绝舌淡润,渴喜热饮息微弱。
22、气虚:气虚五脏功能弱,呼吸气粗语低微。身疲肢倦食纳少,心悸筋缓目发黑。
  头晕眼花腰酸痛,自汗脱肛内脏重。气粗不属气虚
     
23、气滞证:气滞主证胀闷痛,胀疼发作时重轻,窜痛嗳气矢气减,兼证五脏各有型。
      脘闷纳呆胁胀满,咳喘胸憋腰脊痛
24、气逆:气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呕恶嗳气呃逆胃,肿逆昏厥头晕眩。
25、血虚证:面唇舌甲无光华,心悸失眠手足麻,经少衍期脉虚细,头眩乏力眼昏花。
26、血热证:身热夜甚烦不眠,目红鼻衄发疹斑。舌质红绛脉细数,月经先期崩漏连。
27、血瘀:肿胀刺痛有定点,日轻夜重面色暗。口唇舌质青紫暗,舌边尖部瘀点斑。
         口干嗽水不欲咽,肢体麻木或痉挛。脉沉细涩为要点,部位不同随政见。         28、气滞血淤:气滞血淤肝郁成,太息易怒胁胀痛。月经不调胁痞块,舌紫脉虚诊可凭。
29、气血两虚:气血两虚头晕眩,少气乏力懒语言。面白色淡脉细弱,自汗心悸兼失眠。
30、气虚失血:气虚失血属内伤,倦怠少气面萎黄。肌衄便血成崩漏,舌淡脉弱归脾汤
2# 沙发
发表于 2008-4-11 16:28 | 只看该作者
:)                                                            :)                                :)                     :)                     :)                                                                                                           :handshake                                                                            :victory:
3# 板凳
发表于 2008-6-6 17:31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好!搂主太辛苦了!我想大家会感谢你的!
4
发表于 2008-6-7 09: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5
发表于 2008-6-7 17:45 | 只看该作者
太棒了,楼主辛苦了,感谢。
6
发表于 2008-6-13 11:11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主!:handshake :handshake
7
发表于 2008-6-13 13:2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好人,学习一下。。
头像被屏蔽
8
发表于 2015-3-6 03:0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
发表于 2015-3-8 22: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有用
10
发表于 2016-8-1 16:00 | 只看该作者
太棒啦,谢谢楼主啦!有中基的么?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 17:3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