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7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海天夜话:小儿针灸0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3-8-11 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不乘筏无以渡河   不弃筏无以登岸

援物比类分方像   医在医外代代传

思路决定临床   

用药和用针的内涵和外衍都是不一样的。用药主要是以偏纠偏,用针主要是以通为用。

用药要辨脏腑、辨病机,力求药证合拍,做到精准用药;用针要揣病位,揣经络,感受它的气机。后精穴疏针,选尽量少的穴位、用尽量少的针数来进行治疗。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儿科又叫哑科。

一、 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孩子年龄越小长得越快。

生理上是生机蓬勃,年龄越小生长越快,从病理上说是热症、火证多。同时小儿再生修复能力特别强说明小儿是纯阳之体。所以长得快,容易见热症、火症。

二、 是至阴至阳之体。

小儿脏腑娇嫩,在各方面显得不那么成熟,所以易得病、也易变化。“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察色按脉以辨阴阳”。小儿按脉是一指定三关。

察指纹: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三、表卫不固

小儿卫外不足,易受外邪所侵,肺主皮毛,外邪侵袭首先犯肺。从生理结构来看小儿呼吸道黏膜特别柔嫩,血管丰富,管道相对短,相对粗,所以呼吸道疾病是小儿的最常见疾病。

四、小儿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是中焦,发育快。在治病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固护脾胃为主、扶正祛邪为辅,用药一定要谨慎!不可过于寒凉,因为苦寒伤脾,伤胃气。陈修元的《医学三字经》:“小儿病,二太擒”(小儿病常见于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这是针对“表卫不固,脾常不足”而总结的6个字。

五、肝常有余

小孩神志是怯弱的,受邪气容易深入肝木内陷心包,出现风、火、痰、热之症。易发生高热、惊厥,和中枢神经感染系统感染疾病。注意要询问有否高热惊厥史。

六、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

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补脾山药;泻脾茯苓。

补肝山茱萸;泻肝丹皮。

补肾精熟地;泻肾浊泽泻。

中医的十大名方之一。宋-钱乙《小儿药正直诀》首创。最早发明是用于小儿用的。

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说“小儿阳长有余阴常不足”。五脏之中心为阳中之阳,肝为阴中之阳,都是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肺、脾、肾常不足。所以从纯阳之体来解释小儿发病是热症多,但同时又是至阴之体,所以要负阴保津。

用药、用针要轻灵活泼。“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小孩子生病以后护理。如咳嗽、高烧的孩子嘱:肉、蛋、奶、糖、冰、膨化、水果尽量少用。这些东西有的怠胃;有的遏阳;有的生痰。

第一小儿尽量自己带;

第二要静下心观察孩子。要注意背、腹要暖,头腰凉。

第三母子同治。母善、心静、知儿恙。

伤生冷食物者:可用生姜、紫苏叶煮水洗澡。用热毛巾蘸生姜紫苏叶水熨腹热敷。

小儿用针

用1寸或半寸针。不留针。儿科针法,也可用于成人,如惧针者,如体质较敏感者,如特别不敏感者。

一、藏针法:针是把它藏在指腹。针意往里

如咳嗽,扎尺泽、经渠、太渊、鱼际、少商。有可能没破皮,但针尖点到了,为疾刺,点到即可。

二、挑针法:针意往外

三、划针法:不破皮,针尖磨平,在穴位皮肤上划过即可其中    用于肢体瘫痪者,用于糖尿病晚期周围神经炎见肢端麻木不仁等, 经络重建。

适用于:小孩、体质敏感的人(不论男女老少)

治疗:划针法用于肢体瘫痪者,用于糖尿病晚期周围神经炎见肢端麻木不仁等,经络重建。

准备:平柄针或去掉针尖且打磨过的针灸针

部位:上肢为肘关节以下,下肢为膝关节以下

操作:医生一手持针,另一手略抬起患者肢体,循着经络行划针法。经络为阴,从上往下划,经络为阳从下往上划。

注意:不可用力过猛。患者如感觉疼痛,行针用力过猛,适时调整力度。


【感恩陈为章老先生的指导】!




四川-海天 2023.0811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限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使用。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就医,否则由此产生的相关风险与后果自行承担。

2# 沙发
发表于 2023-8-11 10:40 | 只看该作者
02】儿科针灸 秘 钥


内治辨证论治,针灸辨经络论治,儿推辨穴位论治。虚实,补泻,于内外治而言,音行同、义不同。

血气不和(气机运行不和;经络运行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凡刺之要,气调而止。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沉涩紧而已至,轻慢滑而未来。

得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沉涩紧+生命活力。
待气:穴内静以久留。
引气:引气裹针,疾而相逢。

以心驽手, 心手合一,如待所贵。敲树震鸦,以通为治。

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也。


关于补泻:

泻即开窗,有风自凉,可清诸热;
补乃关门,无风自温,唯去新寒。

泻如提勺,其力唯出;
补乃关门,其力唯入。


故 云:

藏针如刀切,关门屋自暖。
挑针似持勺,开窗通风凉。

扫针平顺逆,心静待贵人。
3# 板凳
发表于 2023-8-11 15:02 | 只看该作者
小儿针灸03
  •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1[/url]











针刺要諦在于,是否得以神助!

欲得神助须二知。

知持心,知贵人。

知持心

1 明悉《内经》:“夫邪之入于脉也”,“所言虚实者,寒温气多少也”。此,只适用于中医外治之虚实病机观。

2  泻即开窗,其心求泻,其意为出。

3  补乃关门,其心求补,其意为入。

无论意泻意补,意到俱要“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用心调气,其意先到,手随心施,以通为治。

调气在于始终一者,持心也!

知贵人

如待所贵,无亲人间随和,无朋友间客套。唯有责任与尊敬。“如待所贵,不知日暮。”

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

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天殃。


【分论】 02  发热取穴与施术

1.大便不通者,首选通便。即:宿屎者通便。

2.病势来势汹汹者,速  刺络放血;

(01)挑四缝;

(02)大椎 刺络放血;

(03)颅息穴,刺络放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4)耳背  瘀络 微络放血;(找分叉处,扁桃体化脓者尤宜)

(05)尺泽、曲池穴,刺络放血;

(06)然谷之前,刺络放血;

3.缓者, 后背前胸,摸皮透气。四肢关节,松关过节。

4.找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5.调脾胃善后。嘱咐患儿家属,忌口及摄生养生。





4
发表于 2023-8-12 07:50 | 只看该作者
04     小儿针灸治疗肺系疾病



听诊器——3M听诊器——可降噪

肺病用肺经五腧穴治疗(尺泽、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经络在表,脏腑在里。经络治病是阴病治阳的方法。

小儿为止阴至阳之体,多常证、顺证,少逆证、变证。

新病多偏实、偏热,针法、手法、心法都是往外拿,让其出与降。把肺部压力降下来,上面东西下来,减压、降肺均是降下来。

降肺——1、往下走;

        2、减压。

  从单纯咳嗽向肺炎喘嗽是病位向里了,病性更重了,肺经五腧穴可以用,还可靶向治疗。

肺炎喘嗽靶向治疗

听诊:凡肺炎喘嗽是病位向里走,病情加重,

肺位于上焦,肺为华盖,心位于两肺之间,肺病反应点多在肺俞、肝俞、胆俞区域;

1、轻拔罐:亦可不用记穴位,而用气罐从大椎向下轻轻拔罐,技巧是一定要轻,以立得住罐为度,切记不要加力,如加力大后会出痧而找不到病所,以几乎不留罐印为度,以拔罐后在罐内隐约显红点或痧点后即刻起罐,再找到隐现的点用注射器针头轻轻点一下。有些肺内压力大的点是冒起来的,轻点之血可以往外喷出,血流如注,点找得越准血流的越快,疗效越好,出血量以自然止血为度。

如热毒内陷的痧点可见黑色或蓝色,高热、惊厥等重症见瘀点,血量少,可刺血后重一点拔罐,把血外引。

大儿(>5岁)(>20公斤)的拔一侧,拔病情严重侧,可分上下午两侧分做,或分两天做。以右肺为先,下次做左肺;<5岁(<20公斤)的可两侧一次做完。

点色淡者可以贴敷

2、在后背双肩胛骨脊柱缘之间,有些可在腋下用听诊器找病位,患儿病灶区有肺实变音,

轻拔罐技巧:1、立得住为度;

            2、起罐后几乎不留罐印

出血量:1、普通热证——让其自然喷,出血速度越快病愈速度亦块,

        2、变证——出血速度慢,可补罐再引血,

思路:出口-减压-降肺

注意:凡有血液凝血功能障碍的不能刺血

    拔罐部位:1、双肩胛骨内侧缘之间区域

             2、双肺底区域

             3、腋下区

轻拔罐:可一次一个罐去找点,也可几个罐同时拔,用记号笔标记点。

在肝俞、腋下最易见治疗点。
5
发表于 2023-8-12 08:0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针对大多数都是常见病多发病,而在常见病多发病里面治疗更多的是顺证、阳证、初病,而逆证、变证相对比较少一些,就是我们治疗的阴证少,阳证要多。

    05        胃肠系统疾病

腹泻便秘、疳积、腹痛等病早期可能都有明显的厌食或者有不太典型厌食。厌食是胃肠道系统的早期表现。
主要分新病和久病。新病责之于胃,久病责之于脾。新病主要是积滞或伤食,久病是不思或不适。
腹泻和便秘是一对大便异常情况。它和腹痛、胃脘痛可以并见,也可以单独出现。
疳积病程相对比较长,或因失治、误治、不治而发展为疳积。
小儿病相对比较轻浅,不复杂。胃肠系统疾病,中医的定位在中焦。心、肺、头部、颜面疾病病位在上,所以治疗要尽可能往下。胃肠系统疾病既要往上,又要往下,因中焦脾胃是一个枢纽。要恢复脾升胃降功能,因小儿病新病比较多,久病相对要少;降多升少,从整个病机升降来看,治疗腹泻时气要往上升;治疗便秘主要把津液往下降;治疗腹痛既要升又要降,缓和气机;治疗疳积重点是足三阴;
最常选用的针术是扫针、挑针、藏针。开窗与关门原则依然通用。
还有外治法,如膏方、贴敷,饮食起居护理;灸法包括悬灸、布灸(布灸是把小儿衣服先烤热再穿上 );豆灸(用黄豆与盐1/1比例炒热后用布包起热敷穴位);
肠疾病病变部位在腹部,用揉腹、振腑法亦可。腹部病在前面,可以在背部前病后治,如小儿内疾在后背处理;膀胱经降、金生水也是在后背处理。还有小儿贴敷。
所有疾病都是升降出入问题,所以只要恢复到正常升降即可。
第一:中脘
用的最多的一个穴位是中脘。中脘是任脉腧穴,又是足阳明胃经募穴;腑会中脘,故中脘是治疗胃肠疾病首选开关。中脘穴可针、可灸、可摩;首先要去揣穴。六腑以通为用,中焦穴位一般都是扫针扫散, 顺时针让其升降。胃病在中脘穴有压痛,(所有腹部疾病首先排除急腹症,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摸中脘穴横着结多数是胃病,竖形条索多数与脊柱有关,颈椎病不能后仰调中脘、上脘。腹泻、腹痛、便秘者可能有压痛,但压痛不明显。如果揣到是条索可以直接用手法轻轻的拨开,轻轻的解结。
任何时候去摸孩子的穴位首先要把自己的手搞温暖。注意室温要合适。摸结如是纵向的,可顺着呼吸轻轻贴上去,左右轻轻荡一荡;横着的结轻轻的上下荡。如果结大荡不开可用针解,针距结1分刺入轻轻提插拨开结,
第二、天枢
1、天枢穴左右各一,可以用手揣,哪边有问题治哪边;
2、医者易也,调气机升降,如气机应升摸右侧天枢,应降摸左侧天枢,因肠道解剖是顺时针排列,便秘是顺时针,腹泻是首先是顺时针把腑里的积食排除,再逆时针止泻。
中脘和天枢是对穴,是基础方。天枢是大肠经募穴,中脘是胃经募穴,胃与大肠是阳明经,阳明主降,六腑以通为用,诸阳皆降。
第三:百会
如脾不升清,中气下陷选百会穴。多灸少针,悬灸以提为主,升发中气,清阳升、浊阴降。清升浊降,便秘、腹泻均可以用。如没有艾条或不寒者,可在百会处轻轻提头发,保持一会就升提了。
第四、公孙、照海、太冲、太白
一般针刺。在脾经的足内侧赤白肉际处揣穴,瘀堵者泻、凹者补,瘀络点刺放血。
第五:神阙
阴证轻轻灸;阳证轻轻拔一拔。如荨麻疹可神阙闪罐拔一拔。
灸是入,有关门之意;拔罐是出、有开门、开窗之意。
第六:身柱
儿科后背的大穴——身柱。是儿童生长的要穴。是小儿增高第一穴。是胃肠系统疾病的主穴。胃肠疾病在用其他方法效果都不好时可以在身柱穴轻轻点刺、拔罐、放血。

第七:四缝
久病成疳积可以针挑四缝;挑出黄色的东西;如果高热挑四缝主要是放的是血,血去热去。
挑疳积是找最亮的地方,因为里面是黄色的透明状的液体,挑挤出像桃树上的桃胶一样的,
孩子高热挑四逢时就挑微络或最饱满的地方挑,然后放血。
第八:便秘配穴
   1、照海——支沟;
   2、天枢——太溪
第九:腹泻配穴
1、独用曲池
2、照海——申脉
3、久病用三太:太溪、太白、太冲。是足三阴经原穴。
第十:胃脘痛
1、中脘处痛重、拒按者,局部禁针,首选足三里。胃经下合穴,在足三里处轻轻的摸到最硬高的点,轻轻点一下就走,这叫探汤取物,对急性胃痛效佳。
2、胃痛与心有关、用足三里效差者,取至阳穴。
第十一:腹痛
腹部疼痛分上腹痛、小腹痛、少腹痛。
上腹——上脘
小腹——关元  
少腹——章门
找结合堵,以通为用。
热症用挑针;
寒症用散针;
寒热不显的用藏针术;
要把它动起来用扫针术;
第十二:震腑
最适合便秘。在神阙穴处用颤法轻轻震
    第十三:贴敷
中脘和神阙两穴。
神阙处贴敷一般用陈皮一味药即可。
1、腹泻者——陈皮+乌梅或直接用乌梅;
2、便秘者——知母
中脘处贴敷——陈皮。
         食积者——加山楂+鸡内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 20:1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